旧模式到不了新大陆,医疗场景拓维如何迈出关键一步?

2023-12-12 11:23:34
分享: 分享

浏览量:2362


充满复杂挑战的2023即将结束,重重压力之下,
全球医疗健康运营系面临一场深层次的结构性挑战。


如何解决暴露出的医务⼈员短缺问题?

如何在经济承压之下,持续为患者提供⾼质量的医疗服务?

2023全球医疗机构管理者们最关注的焦点是什么?他们有何最新期待?


飞利浦在今年进博会期间发布的2023年中国版《未来健康指数报告:数智融合,健康无界》,试图为以上问题作出解答。

这是飞利浦连续第八年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未来健康指数”调研,作为全球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调查之一,该报告面向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医疗健康行业的管理者及年轻一代医疗专业人员进行调研。

根据《2023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年轻一代医疗专业人员对于行业变革的积极态度,再次印证了一项趋势——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存在发展上限,数字化时代下,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势在必行!

图片扫描二维码,获取《2023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完整内容;参与文末活动,更有惊喜奖品


01



近三分之⼀医疗健康管理者加⼤了数字化投⼊


“天涯共冷暖。”从中国到欧美,随着⼈⼝⽼龄化的加深以及疫情催化,几乎全球的医疗健康系统都⾯临着较⼤的财务压⼒,一系列控费措施也由此开启。

在受访的中国医疗健康⾏业管理者中,几乎全部(98%)都表示正在积极缓解经济运⾏压⼒,这一数字的全球平均值达96%,表明问题的全球一致性。

如何缓解医疗系统的经济压力?

在策略层⾯,中国超80%的医疗健康⾏业管理者选择增加营收来源来应对该问题,比例远⾼于全球平均⽔平(50%)。

那又该如何增加营收,进一步降本增效?

人类对健康的需求没有上限,医疗需求永远不会得到100%满足。因此,如何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是每个时代医疗健康管理者都需要作答的课题。

所幸,当下有了数字化手段的助力。

通过2023“未来健康指数”研究报告,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管理者和年轻医疗专业人员正在积极探索医疗服务模式的数字化创新,以此应对行业现存的各项挑战并满足患者未尽之需。


——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

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常务委员

周振宇博士


调研显示,在中国,近三分之⼀(29%)的受访者已经加⼤了在数字化健康科技⽅⾯的投⼊。

其中,

  • 能够简化工作流程的⼯作流技术(48%)是中国医疗健康⾏业管理者的⾸选。

  • 可以缓解⼈⼿不⾜压⼒的有效⼿段,比如通信技术、关键决策⽀持技术、患者⼿机签到系统等解决⽅案“受喜爱度”各自达到41%。


图片

为缓解医护人员紧缺压力,中国医疗健康管理者们正在采用或计划投入的数字化技术。数据来源:《2023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


追根溯源,中国医疗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有两个逻辑支撑。


首先,在环境方面。中国拥有扎实的数字化环境,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2021年,47%受访的医疗健康行业管理者正在投入人工智能;今年,这一比例上升至54%,与全球平均水平(59%)基本持平。

具体而言,在关护结果预测、临床决策支持、提高运营效率和整合诊断四大领域,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管理者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都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其次,在顶层设计方面。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将增强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和优质服务供给能力作为重点的发展目标。


而人⼯智能及远程通信技术,正是助力医疗服务可及性提升、均质化发展的有力“武器”。

比如影像引导介⼊治疗的⼴泛应⽤,有助于精简⼯作流程、缩短⼿术时间、提⾼⼿术效率 。此外,远程通信技术和基于5G的远程医疗⼲预技术的发展,进⼀步拓宽了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惠及了更⼴泛的患者。


此外,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溢出效应”是——有助于提高人才留用率和工作满意度。


调研显示,39%的年轻医疗专业人员表示,工作单位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度,是择业时的重要考量。


有27%中国年轻医疗专业人员表示,人工智能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工作的满意度,这一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7%)。


02



“远方+当下”!医疗场景拓维实践


显然,数字化正在创造和酝酿着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这是行业从业者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之路。


数字化体系纷繁复杂,落脚在医疗行业,应该以什么为着手点?


调研给出的答案是,既要关注远方(远程医疗),也要关注当下(线下关护场景)。


远程医疗方面调研显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管理者尤为看重远程医疗给行业带来的深远影响,已经开展(28%)或者正在计划加大(35%)对远程医疗的投入。


当被问及远程医疗的具体投入类型时,医疗健康行业管理者表示,将投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医生间的远程协作上;未来,他们计划加大直接面向患者的远程医疗技术投资。


线下关护方面,对比全球,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管理者更加着力拓宽这几项实体布局:

  • 急救中心(68%);

  • 办公型实验室(63%);

  • 手术中心(57%)等。


服务形式方面,未来,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管理者计划进一步投入,对比全球,他们尤为倾向以下几点:

  • 康复服务(58%);

  • 健康科普和患者教育(57%);

  • 营养师服务(51%)等

以上的调研结果,集中展示了以患者为中心,丰富医疗服务维度的创新尝试。有望打造出院内院外相结合、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这可以为患者带来多重获益,比如提升患者教育和认知水平、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提高效率(缩短候诊时间)等。


图片

数据来源:《2023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


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新型医疗模式已经成为年轻从业者的关键择业考量。超过半数的受访者(54%)表示,医院在互联关护方面的布局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4%)。


这也说明,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数字化创新可以有力地帮助医疗健康领导者们吸引及留用年轻人才。


03



数据共享、合作共赢

以及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决策


在推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许多受访者表示,顺畅高效的数据共享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调研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医疗健康行业管理者希望数据能够在医疗机构之间更加顺畅地流动和传递。基于此,年轻医疗专业人员认为,想要提升数据可用性,必须攻克三大技术难题:

  • 使数据在医疗健康机构之间更顺畅地传递,以保障医疗关护的连续性(29%);

  • 解决系统互通性问题(20%);

  • 提高员工对技术的应用水平(17%)。


解决隐形的数据壁垒,推动数据互联互通,行业各方其实早已有所行动。


在国家层面上2021年,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正式推出,旨在整合DRG和DIP支付系统,实现患者、医院和国家医保管理部门之间的医疗财务数据互联


本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全国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举行发布会,宣布从今年起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医疗健康信息全国互通共享上取得标志性进展。


在企业层面上“孤举者难起、众⾏者易趋。相较于往年的《未来健康指数报告》,今年的调研结果更加凸显了“合作共赢”对⾏业发展的重要性。


针对外部合作,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管理者最频繁提及的是科技类合作伙伴,包括IT或数据公司(38%)以及健康科技公司(37%),这一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他们还指出,数据/IT服务提供商和健康科技公司能将数据转化为富有价值的洞察和⻅解,释放数据潜能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和人员紧缺问题。


此外,与其他医疗服务提供方携手探索跨场景的整合关护也是时下重要趋势,比如联合社区关护之家、居家关护机构、急救中心等不同组织,为患者提供更加整合便捷的医疗服务。


在绿⾊环保⽅⾯,今年,几乎所有医疗健康领导者(超过99%)都在积极采取行动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对于计划的顺利执行,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管理者认为:

  • 首先,应当设定清晰高远的目标以及衡量机制(43%);

  • 其次,为落实相关倡议制定业务案例(36%),证实临床和经济角度的益处;

  • 之后才是具体的行动,比如拓宽三方合作(34%)、招募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34%)等。

图片

数据来源:《2023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46%中国年轻医疗专业人员已经将是否具备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作为他们选择雇主时的重点考量因素,该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5%)。


这对于想要“赢在未来”的医疗健康机构来说,也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引——将“人才战略”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纳入发展规划,并行考量。


图片


医疗关护是一项古老的行业,必须跟随时代与时俱进,所有的创新都是值得尊敬的尝试


这是行业最具机遇性的时代,从业者拥有相同的愿景:依托数字科技的力量,携手行业各方,以更互联、更便捷、更可持续的方式,打造更加个性化的整合关护服务,进而赋能整个医疗健康生态和谐共进。


数智融合,健康无界。期待《2023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能够为医疗健康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引。



#互动时刻#
您认为,当下而言
中国医疗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如何解决?
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扫码下载完整报告图片


扫描二维码

下载2023完整报告


《未来健康指数报告》

图片


在留言区“晒出”您的报告读后感,点赞前3位,

赠送价值196元医趋势年度内刊《趋势的游戏2023》,看最新大健康行业趋势的全面解析!


图片

(活动截止时间:2023年11月30日12:00)



· END ·


MedTrend  ∣ 医趋势

医疗前沿资讯 | 趋势观察洞见 | 组织与领导力 | 人才解决方案

扫一扫上方二维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Copyright ©208
MedTrend, 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MedTrend医趋势
沪ICP备15032511号-4
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