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医药电商的所有想象 建立在社会期望价值之上

2020-06-01 18:49:24
分享: 分享

来源:药王



两会期间,关于医疗的建言多达100多份,覆盖了当下备受关注的医疗议题:公共卫生、医院治理、健康保障、医药电商等。


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的改造成为焦点。有代表建言:“期待国家给予‘互联网+医药健康’更多的政策扶持,让互联网医药健康成为国家在线新经济发展中一股更为强大的经济增长力量。”


医、药互通更是被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安阿玥认为,互联网医院医保报销渠道未广泛推进,多数患者仍习惯线下医疗以便报销。建议对线上线下医疗项目实行平等的医保支付政策,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


全国政协委员杨文龙也建议,在医疗、医药互联互通的情况下,推进医保在线支付,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医保结算支付体系,解决群众挂号难、看病难、买药贵的问题。


事实上,这些年国内关于医药打通、医药电商的探讨从未中断。一路走来,可以说是磕磕绊绊。


1998年,国内首家网上药店“上海第一医药”诞生。仅一年后便因政策因素夭折。


此后,医药电商陷入10年沉寂,又经历10年拓荒,名副其实的“慢生意”。


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居民购药调研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超六成居民在过去一年中使用过电商平台购药,且购药频次已达到5.8次每人每年。国内网上药店真正兴起于2010年,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网上购药渐成主流。


这原本是一个缓慢建立信任的过程,因为一次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终于驶上快车道。


究其原因,医药电商的社会价值全面凸显并被广泛认同是关键。


消费全流程的信任问题——

信息不对称的鸿沟如何破?


本质上,医药电商与电商并无区别,难点在于医药领域的服务要求更为严苛。


尤其是,当药品消费者向医药电商抛出三个难题:


首先,药品安全如何保障?网络上搜索“网上药店”,多围绕“哪家网上药店正规”、“有哪些靠谱的网上药店”等问题。


其次,买药足够透明吗?“不卖对的,只卖贵的,这是药店行业的潜规则,由来已久。”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秘书长陈红彦一语道破真相。原因在于医药不分家的前提下,医院、医生、处方、药品之间的利益纽带难以切割。线下药店以“白大褂”店员充当药师,推销高毛利药和保健品等现象,消费者早已诟病多年。


再者,药品足够全、足够稳定吗?对于慢性病、罕见病患者而言,用药需要长时间服用,或是所需药品很难购买,线下药店以及依托线下药店生存的O2O平台并不能常常满足需求。正如疫情期间网络上那些在线求药的患者,他们的呼声需要被听到。


以上这些痛点,都可以归结为医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扰。


《白皮书》数据显示,近九成居民表示愿意尝试使用电商平台购药。从促使用户选择医药电商平台的主要因素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更多的品牌选择”、“具备更安全保障”以及“更低的价格”。



目前,主流的医药电商平台,聚合了大量的药品零售企业,依托众多药房汇合的庞大SKU储备(多为线下药店的10-60倍),能够为全国各地患者提供所需药品,增加了偏远地区的药品可及性。同时,线上购药信息透明,便于比价,也能适当减少消费者的药品开销。


此外,医药电商B2C模式对消费者购药体验的提升也是影响他们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凭借线上联通优势,医药电商普遍与线下医院、线下药店、互联网医院的医疗资源展开合作,将用户需求数据整合、合理再分配,便能够远程为消费者提供血糖/血压监测、用药指导等便民服务。


对消费者而言,医药电商B2C模式的社会价值在于,打破信息不对称的鸿沟之后,无论从品类、性价比,还是可及性、便捷性,均有一定的优势。围绕“初始感觉-了解产品-购买中-购买后”消费全流程提供的极致服务体验,都将有助于构建消费者与平台的信任桥梁。


值得关注的是,疫情期间,尽管线上购药的主要群体仍以中青年为主,但受限于交通隔绝等因素,部分老年人也开始在子女或平台客服的指导与帮助下尝试自己通过线上方式购药。“银发族”们已经把线上购药视为一种生活技能了。

可以想象,那些在医药电商平台上在线问诊,购买常用药、口罩等物品一解燃眉之急的消费者,未来这一消费行为也许会更加频繁,像看直播购物一样寻常。


医药资源不足的国际共性问题——

低线城市资源不足困局如何破?


药品短缺历来是一个多因素叠加的复杂问题,生产、政策、投机垄断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药品资源短缺、分布不均等问题,并且这也不只是国内的现象。从中国药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茅宁莹教授的一份研究中可以看出,药品短缺是国际“共性问题”。



(美国自2012年开始药品数量持续减少)


除了药品资源,专业的医疗服务同样稀缺。回看国内,近几年我国线下药店的执业药师人数增长其实已经大幅提升,但与线下药店的数量进行对比,执业药师数量的缺口仍然存在。《中国医药管理》2019年3月期刊透露,2017年我国线下药店有466133家,平均每家药店只有0.8个执业药师。



(2014—2017 年社会药店总数与社会药店职业药师人数对比)


不仅如此,线下药店执业药师的医学水平、服务能力也有限。部分药店药师仅仅局限于处方调剂和简单的用药指导,而基于药学服务对患者合理用药的责任严重缺失。


而在资源分布上,医疗资源马太效应凸显。《中国医药管理》数据统计,我国执业药师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占45.13%;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是23.31%、21.42%和10.14%。


医疗行业现状如此,医药电商平台如何实现其社会价值?


《白皮书》显示,城市越下沉,居民对医药电商平台价值的认同程度越高。医药电商平台不仅药品种类齐全,还能通过线上提供正规药师/医师咨询服务,有效弥补低线城市线下药店药师及药品资源的不足。疫情期间,全国口罩产量同比增长超过6倍,酒精等其他相关医药资源也都大幅度增产,在电商平台的物流渠道辅助下,这些医疗物资得以快速精准地送至低线城市居民手中,进一步凸显医药电商平台的巨大价值。



对整个医疗行业而言,医药电商的社会价值在于,能够有效破解低线城市药店药师及药品资源的不足、不均的困局。


基于现有的解决方案,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构想:未来,医药电商集中度更高,打造闭环成功的企业强势崛起,树立领导地位,破解更多医疗行业面临的难题与困局。在这个闭环中,它涵盖了信息自诊、导医、就诊、购药、疾病管理……全就诊环节下,真正实现“医”、“药”打通。


新消费习惯养成后的监管问题——

药企、监管层、电商如何制定规则?


“网购非处方药很方便,买处方药有个审核程序,相对麻烦一点。”武汉大学健康学院全球健康系副主任、研究员崔丹作为药学领域专家,多次以消费者身份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家人在网上买药。


乙肝患者梁文发现,在当地一般药店和县医院根本没法买到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只有到市三甲医院挂号看门诊才能买到。疫情期间,因担心病情恶化,不敢停药,经朋友推荐终于在电商平台上买到所需药物。除了能够长期、稳定地购买,令他欣喜的是,每年在买药的花销上还可以节省近千元。


受益于网售处方药合规、医保对接等政策利好,医药电商与医院等机构的联动,以及消费者对医药电商接受度增强等因素影响,“宅家抗疫”期间,很多消费者已经养成网上购药的消费习惯,尤其是那些具有复购、稳定、高成本等标签的消费者。


《白皮书》显示,医药电商平台已经成为慢性病、罕见病患者购药的首选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当新消费习惯建立,医药电商平台成为主流购药渠道之际,药企、监管层对待医药电商的态度有了微妙变化。


在过去拓荒的10年,甚至更久,医药电商在提升行业透明度和运作效率方面积极作为,试图向监管部门证明一个观点,线上更利于政策监管。反哺行业的同时,医药电商也在影响行业机构、监管层,促成良性调整。例如,多个省、市卫健委的官方公众号,以往没有药品销售相关的服务,但在特殊时期也上线了复诊续方的功能。


对监管层而言,在这个长期磨合的过程中,医药电商B2C模式的发展,对互联网医疗的监管模式始终起着样本、范本作用。以往,针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管,都在当地药监部门,只监控经营主体的渠道流通。而未来,将渗透、扩展到监控全网平台和用药个人。


在共同制定的这个规则中,三方发力点还有很多:着重优化改善产业链层级多,以及流通、零售参与者分散等带来的困扰;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加速行业整合,从而提升链路效率;在产品质量、处方信息、交易信息等方面保障信息的可追溯性。在摸索与实践中,很多方面,实际效果已经超出预期。


长路漫漫,任重道远。


如今,医药电商B2C市场迈过千亿门槛,规模效应下,它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如何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幸福感是一个新的命题。未来,我们对医药电商的所有想象,均应建立在社会期望价值之上。

MedTrend  ∣ 医趋势

医疗前沿资讯 | 趋势观察洞见 | 组织与领导力 | 人才解决方案

扫一扫上方二维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Copyright ©208
MedTrend, 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MedTrend医趋势
沪ICP备15032511号-4
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