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GSK 今有BMS BCMA靶向疗法潜力有多大?

2020-07-30 17:05:35 wujing

来源:药明康德  转自 | 医药观澜



今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和bluebird bio公司联合宣布向美国FDA重新递交BCMA CAR-T的上市申请。而在本月中,葛兰素史克(GSK)开发的BCMA抗体偶联药物以12:0的投票结果获得FDA肿瘤学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支持上市。此外,由南京传奇与强生(Johnson&Johnson)旗下杨森(Janssen)联合开发的BCMA CAR-T疗法,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美国递交上市申请。这些进展意味着,全球首款BCMA疗法呼之欲出。


BCMA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靶点之一,全球研发管线已超60款,是细胞疗法中继CD19之后第二大最受欢迎的明确靶标。除了领跑的GSK、BMS、南京传奇/杨森等,一批中国新锐正在异军突起,由科济生物、驯鹿医疗、信达生物、亘喜生物等公司开发的BCMA靶向疗法相继登上国际舞台。随着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器(BiTE)、CAR-T疗法、抗体偶联药物(ADC)等技术的成熟,针对BCMA领域的创新疗法,正在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治疗带来范式转变。


治疗MM的理想靶标


B细胞成熟抗原(BCMA),也称为TNFRSF17或CD269,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的一员。BCMA主要在成熟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中表达,在其它的正常人体细胞中基本检测不到。它与配体B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诱导增殖的配体(APRIL)结合后,可激活NF-κB和JNK两个信号通路,是维持骨髓瘤细胞生存、分化和成熟的必需生存信号。



▲B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信号通路(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与其他如PD-1/PD-L1、PCSK9等热门靶点相比,BCMA靶向在研疗法由于仅关注MM一种疾病而令人印象深刻。这也是BCMA最大的特点之一,在所有MM细胞中表达,是治疗MM理想的抗原靶点。


MM是继非霍奇金淋巴瘤之后,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和CD38靶向抗体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仍会复发。根据2019年一篇发表于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的综述文章,它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疾病,5年生存率约为50%,预计到2027年这类药物的全球市场份额将达到290亿美元。显然,这个领域对新药的迫切需求远远未被满足。


三种创新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60个针对BCMA靶点的活跃的研发项目。其中,大多数为CAR-T细胞疗法,其次是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器(BiTE)和抗体偶联药物(ADC)。不同类型的创新疗法都有其潜在的优势和局限性。


CAR-T疗法:这类疗法通过对患者T细胞在体外进行工程化处理,以表达对BCMA特异的CAR,从而靶向MM细胞。它最明显的优势在于,修饰后的CAR-T细胞在单次输注后就能在人体内扩增,这可能给机体带来针对癌细胞的持久免疫力,意味着患者有望实现一次性给药并获得“治愈”。不过它的局限在于前期制造工艺复杂,从患者体内收集细胞到最后回输通常需要几周时间。另外一个潜在风险是,患者在接受细胞治疗前的预处理——淋巴切除,可能会对细胞疗法失败后的补充疗法产生影响。



▲不同BCMA双特异性抗体(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BiTE:目前临床上开发的靶向BCMA的双特异性抗体,大多数是属于BiTE。它们一端与BCMA抗原结合,另一端与T细胞表面的CD3受体结合,从而将T细胞募集到肿瘤细胞周围,进而杀伤肿瘤细胞。这类抗体比传统抗体小,但具有出色的活性。已开展的临床试验显示,BiTE治疗后的不良事件有感染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不过发生率和严重性均低于CAR-T产品。这类疗法的局限在于半衰期比全长抗体短,需要静脉输注给药,同时无法在体内扩增和持续存在。


ADC:这类疗法将抗BCMA抗体与细胞毒性剂连接在一起,通过靶向BCMA将细胞毒性剂特异性送入MM细胞中起到杀伤癌细胞的作用。相比CAR-T疗法,ADC不需要从患者身上收集样本即可生成个性化疗法,无需经过复杂的生产和治疗方案,更容易放大到商业化水平。与BiTE类似,它可以诱导针对骨髓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应答,这可以帮助促进持久的内源性抗肿瘤活性。不同的是,ADC即使在免疫系统耗尽的情况下也可以诱导细胞死亡,因此在免疫力最弱的患者中也可能提供活性。不过,这类产品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所使用的细胞毒性剂,过早释放毒素将对健康细胞产生影响。


全球两款产品即将上市


据悉,全球已有两款BCMA靶向疗法在美国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其中一款为GSK开发的靶向BCMA的抗体偶联药物belantamab mafodotin,另一款为BMS的靶向BCMA CAR-T疗法idecabtagene vicleucel。从近期动态来看,首款BCMA靶向疗法即将到来。


Belantamab mafodotin是GSK重点研发项目之一,曾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此前,该产品在一项名为DREAMM-2的关键性2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并支持GSK于2019年底之前递交该药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FDA还在随后授予其优先审评资格。7月14日,GSK宣布FDA肿瘤学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以12-0的投票结果支持候选药在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时,获益超过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已于今年5月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适应症为: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一种既往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



▲靶向BCMA的ADC(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Idecabtagene vicleucel(ide-cel,又名bb2121)是由BMS和bluebird bio联合开发的靶向BCMA的CAR-T疗法。今日,两家公司重新递交上市申请,以解决2020年3月初始BLA提交后FDA在2020年5月提出的未满足的监管要求。该申请基于一项名为KarMMa的关键性单臂、开放标签2期试验的积极结果,在总计128名能够评估疗效的患者中ORR达到73.4%,完全缓解率(CR)达31.3%。若顺利获批,idecabtagene vicleucel有望成为首款靶向BCMA的CAR-T疗法。


南京传奇、科济生物等中国公司异军突起


在中国,BCMA靶向疗法在也受到许多生物医药公司和科研机构的追捧,且大多聚焦于CAR-T疗法。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10款靶向BCMA的CAR-T疗法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其中,来自南京传奇、科济生物、驯鹿医疗/信达生物、亘喜生物、西比曼生物等公司的BCMA靶向疗法,均曾登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它们凭借优异的早期临床数据备受行业瞩目。


南京传奇:该公司与杨森联合开发了一款靶向BCMA的CAR-T疗法JNJ-4528(LCAR-B38M)。此前,该产品凭借优异的数据已在多场国际性会议中亮相,并在美国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根据JNJ-4528最新数据,在维持客观缓解率100%的同时,在接受治疗的29名患者中,25名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目前,该产品治疗中国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受试者的单臂2期开放性研究正在进行中。根据南京传奇招股书,该产品将于今年下半年在美国递交上市申请。


科济生物:CT053是科济生物开发的一款全人BCMA CAR-T细胞产品,曾获FDA授予的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资格、孤儿药资格,EMA授予的优先药物资格(PRIME)和孤儿药资格。根据科济生物在2019年ASH年会展示的数据,24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CT053治疗,受试者最早在CT053输注后2-4周后就可能达到部分缓解及以上疗效,ORR达到87.5%,完全缓解率为79.2%,中位PFS为16.6个月。目前,该产品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注册临床研究已启动。



▲BCMA CAR-T疗法(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驯鹿医疗/信达生物:两家公司共同开发了一款全人源BCMA CAR-T(IBI326),它的开发以慢病毒为基因载体转染自体T细胞。早期研究显示,该产品具有强有力和快速的疗效,并有突出的应答持久性。根据2019年ASH年会上公布的数据,该产品治疗复发/难治性MM患者,在可评估的患者(17例)中ORR达100%,70.6%达到完全缓解,88.2%的患者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或更好的疗效。目前,该产品正在中国开展1b/2期临床试验。


亘喜生物:Dual CAR-BCMA-19(GC012)是该公司开发的一款研究性CAR-T细胞疗法,通过在同一个T细胞上表达双抗体靶向BCMA和CD19抗原,治疗BCMA阳性或/和CD19阳性的复发/难治MM患者。体内和体外实验结果均证明,该产品能有效清除MM肿瘤细胞。首次人体试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响应率。这一研究结果曾在2019年ASH年会上公布。值得一提的是,亘喜生物还将FasTCAR™技术成功应用于Dual CAR-BCMA-19,有望增强人体内T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肿瘤杀伤和组织迁移的能力。


西比曼生物:该公司开发的靶向BCMA的CAR-T疗法C-CAR008,将靶向BMCA的抗体片段与CD3ζ/4-1BB信号域融合,体外和体内试验中已经证明它能够有效清除BCMA阳性肿瘤细胞。该产品的初步试验结果已于去年在ASH年会上公布,在治疗复发/难治性MM的1期剂量递增试验中,有5名疗效可评估的患者在接受治疗2周后症状就开始改善,在接受治疗4周后,1名患者达到完全缓解,3名患者达到非常好部分缓解。


此外,恒润达生的抗人BCMA T细胞注射液已在中国获得临床默示许可,用于治疗BCMA阳性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艺妙神州在研产品IM21是靶向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注射液,目前处于探索性临床研究阶段。另外,先声药业也正在布局这一领域,其以BCMA为靶点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计划在2020年启动1期研究。


机遇和挑战并存


尽管大多数的BCMA靶向疗法主要在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人群中进行研究,不过目前所观察到的优异临床数据表明,如果将这些疗法作为MM患者较早的治疗方案,可能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范例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不过这个该领域还有许多未知有待解决。如包括BCMA靶向药物在内的靶向免疫疗法,可能会受到抗原逃逸机制的影响。如何将各种靶向BCMA的药物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以达到最佳效果。另外,对于临床需求未得到满足的患者(例如MM高危患者,年老体弱的患者或肾衰竭患者)的BCMA靶向治疗,也有必要做进一步评估。


参考文献:


[1]Mackay F, Browning JL. BAFF: a fundamental survival factor for B cells. Nat Rev Immunol. 2002;2(7):465-475. doi:10.1038/nri844


[2]Shah, N., Chari, A., Scott, E. et al. B-cell maturation antigen (BCMA) in multiple myeloma: rationale for targeting and current therapeutic approaches. Leukemia 34, 985–1005 (2020).


[3]The BCMA bonanza. Retrieved Jul 13,2019,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73-019-00105-9


[4]Mackay F, Schneider P, Rennert P, Browning J. BAFF AND APRIL: a tutorial on B cell survival. Annu Rev Immunol. 2003;21:231-264.


[5] Bristol Myers Squibb and bluebird bio Announce Submission of 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 (BLA) to FDA for Idecabtagene Vicleucel (Ide-cel, bb2121) for Adults with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Retrieved July 29, 2020, from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00729005776/en


[6]公开信息及各公司官网

分享: 分享

MedTrend  ∣ 医趋势

医疗前沿资讯 | 趋势观察洞见 | 组织与领导力 | 人才解决方案

扫一扫上方二维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