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异军突起,跑马圈地哪家强(上)

2019-10-30 08:49:08
分享: 分享

来源:思宇研究院

作者:史超;编辑:王卓逸;排版:墨非

 


前言


“去医院看医生,光拍个CT挂号就要一周多”;“平时那么忙,双休日检验科部分项目还不开”……新医改走过整整十年,但“看病难”“看病久”的难题仍未得到解决。为攻克这一难题,在推进分级诊疗和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和医师多点执业以及发展互联网+医疗、政策限制放开的大背景下,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运而生。

 

一、行业背景 


1. 医学影像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总数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均收入的不断上升及消费升级,使得居民的医疗消费需求不断攀升。而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影像设备行业快速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医学影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的医学影像市场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17年我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将近2000亿左右。 从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来看,2012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医疗行业相关政策,政策红利遍及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同时资本市场也看好医学影像市场发展,不断涌入医学影像市场。按照我国过去5年的医疗整体支出, 据《医疗影像的市场图谱和行业发展分析》推测2020年市场中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至8000亿左右,其中即便诊断环节只占20%左右,也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

 

2. 市场供求严重不平衡催生新产业诞生

 

随着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医学影像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 大医院超声科、放射科、核医学科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三甲医院影像科设备完善,医生诊断水平高,但是产能负荷过重,MRI、PET/CT等检查排队时间过长,而大型公立医院新增设备受限,部分高端客户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经费和配置证等因素,二级医院、民营医院和体检机构缺少中高端影像设备(CT,MRI等),医生诊断水平有待提高,导致影像科经济效益低和患者流失。

 

如果要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平衡,需要搭建系统性、专业性的影像平台,这又受制于影像诊断行业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等诸多门槛。在这种条件下,能够在医院外提供专业服务的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应需而生。

 

3. 国家政策推进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政府在独立医学影像方面的政策也不断放宽。在2016年8月卫计委明确了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的独立法人地位以及2017年1月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新增为医疗机构后,包括独立影像中心在内的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迎来发展黄金期。

新知图谱, 行研 | 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异军突起,跑马圈地哪家强(上)

国家政策支持独立影像中心发展历程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外独立影像中心发展情况对比

 

1. 他山之石: 美国市场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中心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Copy To China”模式。在美国,这种形式已经在分级诊疗的背景下发展了超过30年的时间,目前已经进入市场整合阶段,发展较为成熟。美国的市场发展历程对国内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根据Frost & Sullivan披露的数据,2009年至2015年美国医疗影像诊断市场从46.6亿美元扩张到87.1亿美元,几近翻倍。相关数据显示,其中60%的市场贡献来自于医疗机构, 剩余40%的市场贡献来自于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

新知图谱, 行研 | 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异军突起,跑马圈地哪家强(上)

(数据来源: Frost & Sullivan) 

新知图谱, 行研 | 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异军突起,跑马圈地哪家强(上)

2003-2013年美国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数量

(数据来源: RadiologyBusiness Journal) 


从影像中心的分布来看,基本与所处州的人口数量成正比,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的地区拥有更多的医院,同时第三方影像的机构也更愿意在人口密集的地区设点。以人口数量最大加利福尼亚州为例,截至2013年其拥有约834个影像中心,排在全美首位。


新知图谱, 行研 | 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异军突起,跑马圈地哪家强(上)

2013年独立影像中心在美国的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 RadiologyBusiness Journal) 


从目前美国第三方影像中心的发展格局来看, 2003年至2008年美国第三方影像机构以及所属独立影像中心的数量都在不断攀升, 2008年以后虽然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的数量仍然稳步增加,而第三方影像机构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显示该行业目前已经进入一个行业整合、洗牌的阶段,大的第三方影像机构由于能够引流更多的上游病患并以更低的价格拿到影像设备的优势,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对小的影像机构进行了合并吸收。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第三方影像中心的规模化壁垒已经形成,领先企业将会占领更多的市场,连锁化将是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在竞争格局中占据优势。2015年全美前20家连锁第三方影像机构的影像中心数量合计935家,占全部第三方影像中心近40%,连锁化、规模化趋势非常明显。


2. 国内市场状况 


国内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需求大,影像市场的整体规模较大,即使分流比例远小于美国,市场规模依旧可观。据国金证券报告显示, 目前国内影像市场规模总量在2600亿左右,省会城市的影像中心规模在250-300亿,县级市影像中心规模在390亿左右。

新知图谱, 行研 | 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异军突起,跑马圈地哪家强(上)

国内影像市场规模测算

(数据来源: 国金证券) 

三、运 营模式分析 


第三方影像行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重资产的线下影像中心,另一种是线上轻资产的远程影像中心。


线下影像中心具有独立设备,能够独立提供影像检查和诊断服务,而线上诊断中心仅提供影像诊断服务。线上医学影像在国内多为创新型模式,目前主要分为结合云联网医疗和人工智能(AI)两大类。远程诊断中心难以获得持续稳定的片源,同时影像检查收费,但是诊断不收费,限制了其应用;线下影像中心在病患和片源上更有保障,作为流量入口,能获得大量数据,有利于拓展远程诊断、AI辅助诊断,以及未来进来肿瘤放射治疗业务。目前独立影像中心都建立了影像云平台和远程诊断系统,以实现信息共享,因此重资产的独立影像中心会更有优势。


线下独立影像中心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自建和与医院共建,两种模式对比如下:

新知图谱, 行研 | 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异军突起,跑马圈地哪家强(上)

线下独立影像中心模式对比 


当然线下的两种模式并不冲突,例如一脉阳光以和县级医院影像科共建为主,同时也会与当地卫计委合作建立独立影像中心。基于省会城市的独立影像中心,未来也会通过远程诊断中心或自建影像中心的方式,开拓县区级医院市场。


不过,线下和线上医学影像也不是对立的,美国较为成熟的独立影像公司就是多业态并存,并将其相互融合:以RadNet为代表的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独立于医院和诊所,通过和医疗设备供应商、医疗机构及保险机构的合作,面向患者提供“一站式”影像诊断服务;Alliance Healthcare Sevice是另一类型的代表,与医院和医生集团合作的影像中心占比超90%,主要依赖外部医生为住院和门诊患者提供影像诊断服务,并从影像诊断延伸至肿瘤放疗,2015年肿瘤放疗收入占比超过20%。


(未完待续)


 

MedTrend  ∣ 医趋势

医疗前沿资讯 | 趋势观察洞见 | 组织与领导力 | 人才解决方案

扫一扫上方二维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1. 新规出台!社会办医院首次配置CT、MRI设备,数量不受限!
  2. 携最新产品全线出击,西门子医疗2018HOSPEQ惊艳登场
  3. China-Hospeq 2018:金征宇、田嘉禾等5位专家畅谈中国医学影像发展40年 | 医趋专访
  4. 全球挑战者-迈瑞500强之路
  5. “闪电”检测,西门子医疗携新一代心脏彩超引爆中国市场?
  6. 全球影像巨头之瓦里安医疗(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7. 全球影像巨头日系公司之岛津医疗(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8. 全球影像巨头日系公司之富士(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9. 全球影像巨头之日立医疗(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10. 全球影像巨头之锐珂医疗(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11. 全球影像巨头日系公司之东芝医疗(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12. 全球影像巨头GPS之SIEMENS Healthineers(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13. 全球影像巨头GPS之PHILIPS(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14. 全球影像巨头GPS之GE(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15. 这五家医院获得国家卫健委质子放疗"配置证"
  16. 18个月,17000台超声诊断仪卖出去了
  17. Xoran Technologies获得800万美元融资,推动CT成像系统研究
  18. 全国智能眼科学组组长袁进: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份修改 50 多稿的眼科 AI 筛查指南?
  19. 机器人时代的前列腺筛查!伍斯特理工学院研究员正在研发手术成像机器人
  20. 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异军突起,跑马圈地哪家强(上)
  21. 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异军突起,跑马圈地哪家强(下)
  22. 2019年我国磁共振成像行业发展研究
  23. 中国医生团队登《柳叶刀》期刊 | 6家医院合作的上消化道肿瘤内镜AI辅助诊断系统问世,敏感性超过90%
  24. 科亚医疗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产品获批
  25. Nano-X完成2600万美元融资
  26. 全球首款便携式MRI床头扫描仪获批上市!
  27. FOCUS 100医疗产业创新领域系列报告
  28. 一年内三家独立影像中心获上亿融资 疫情之后该如何发挥价值
  29. 药监局加速推进三类证 AI影像依托战疫价值进入审批快车道
  30. 超百亿造影剂市场 恒瑞、扬子江等六家瓜分
  31. 造影剂又一重磅品种!恒瑞「碘帕醇注射液」获批上市
  32. 恒瑞、司太立两大造影剂龙头抱团 催生首个过评产品
  33. 利益分配、技术研发、业务模式,医疗影像数字化尚需面对的难题
  34. 影像专刊 | GE 西门子 飞利浦 联影 瓦里安 最新热招职位
  35. 国内首张AI“影像辅助诊断”三类证下发、数坤喜提2亿元新融资......AI影像厮杀将至!
  36. 奥林巴斯出售重要业务,或将专注医疗器械行业
  37. 西门子医疗和拜耳展示首个磁共振同步造影成像系统接口
  38. 你可能不太了解的飞利浦CT之道!
  39. 打造空中诊疗室!西门子医疗开创5G超声新纪元
  40. 系列“世界首创”亮相亚洲最大医疗器械展,国产临床及科研大设施迎来“智”变
  41. 中国首台9.4T超高场动物磁共振亮相亚洲最大医疗器械展
  42. 为X射线设备而生的万睿视C&C,是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机遇的?
  43.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如何将“中国创造”带入全球?
  44. 医疗厂商“角逐”数字化服务3.0时代
  45. 飞利浦“隐藏”两年的肿瘤一体化解决方案,是时候揭开面纱了!
  46. 从“中国芯”到科研硬核,医疗装备自主可控之路走了多远?
  47. 以价值为锚,飞利浦四大解决方案“再升级”,惊艳亮相CMEF!
  48. 秀出“两大秘密武器”,Dunlee医疗成像OEM的硬核实力!
  49. 颠覆发热门诊工作模式,西门子医疗首创“无人”CT引爆CMEF!
  50. 搭载行业转向的“顺风车”,飞利浦发布无创冠脉MR解决方案!
  51. GE医疗发布全新磁共振人工智能平台“智臻AI+”
  52. 东软医疗CEO武少杰:创新驱动,需要“内外兼备”
  53. 软硬兼具!飞利浦智慧影像全流程解决方案拿出“看家本领”
  54. GE医疗重磅推出爱迪生魔盒,成熟度更高,落地案例200+!
  55. 耕耘6年,飞利浦非公医疗解决方案大揭秘!
  56. 有求必应丨远程影像质控平台如何协同赋能基层医疗?
  57. 联影医疗发布磁共振技术平台uAIFI,中国式创新的新高度!
  58. 中国首个!西门子医疗光子计数CT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59. 万东医疗推出全幅DR 实现无拼接全脊柱成像
  60. 医趋专访|CT技术大变革之下,产学研如何协同共进?
  61. 更深地扎根中国,飞利浦“本土化”战略加速!
  62. 进化的“精准之力”,飞利浦复合手术室解决方案再升级!
  63. 三星医疗新技术,洞悉胎儿“脑世界”
  64. 揭秘整合“成绩单”,瓦里安交出“肿瘤诊疗全流程解决方案”
  65. 三星超高端彩超中国首发,硬核技术让超声学会“思考”!
  66. 颠覆认知的无液氦磁共振2.0,飞利浦重磅发布!
  67. 中国内窥镜新战事:破局高端市场
  68. 直击临床痛点,CMEF飞利浦交出本土化“新答卷”!
  69. CMEF落幕!联影以集团之力打造诊疗一体新品重磅亮相
  70. 前瞻性战略“开花结果”,GE医疗1200平超大展台闪耀CMEF!
  71. 磁共振江湖,“杀”出一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
  72. 开立医疗新品发布,国产内窥镜“再下一城”!
  73. “全面国产”实现在即,飞利浦六赴进博公布国产“成绩单”!
  74. 站在RSNA“试金石”上,联影突破全球高端市场之路
  75. 营收首破百亿大关,联影医疗迈入“大航海时代”!
  76. 构建新质生产力,开立医疗国家级认定再+1
  77. 新一代CT技术大变革,这家全球TOP企业有何引领之道?
  78. 重押医疗AI,联影在北美做对了什么?
  79. 对话飞利浦全球CT&AMI负责人徐丹:前瞻定制化以应对市场激荡
  80. 一线对话 | 尖端医学影像创新频现,一文梳理放射科赋能临床新趋势
  81. 算力提升400%!开立医疗推出全新智慧内镜平台
Copyright ©208
MedTrend, 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MedTrend医趋势
沪ICP备15032511号-4
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