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三家独立影像中心获上亿融资 疫情之后该如何发挥价值

2020-03-03 16:21:24
分享: 分享

来源:动脉网



文 | 赵泓维


在一脉阳光集团总部,由超带领着采购中心麻利地将刚清点好的口罩摞成一摞,相比于预期的10万口罩采购量,这一次送到中心的不到十分之一。不过,对于一脉阳光影像这样的非公医疗机构,这些物资异常珍贵。


医疗行业从业者对于疫情总是先知先觉,早在1月20日,一脉阳光就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开始火速调运物资,但时间还是慢了一步。


“一开始,我们的采购规模非常大,口罩采购量30万起,防护服5千起,但各地的封城措施的颁布以及居民口罩需求的飞涨,常规的渠道已经买不到了,那个时候,每位同事都在朋友圈里寻求口罩资源。”


“防护服也是如此,前线医生的物资比我们更加吃紧,我们曾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物资捐赠,但当我们也加入一线时,防护服不够用了。影像中心的医生们开始想着用各种方式、各种材料自制防护服。谁也没有想到这场疫情会持续这么久,没有医院会储备这样多的防护物资。”


在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像一脉阳光这样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境况略显尴尬,但作为中国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在积极寻找破局之路。由于一脉阳光并非定点发热机构,其自建非依托型的影像中心即使有接纳新冠患者的能力,也无法享受到国家医疗物资的接济。医学检验的情况相仿:华大基因等检验机构在疫情之初就大幅扩大产能,结果却步入产能闲置之局。


随着疫情的升级,全国对于医疗资源调配的刚性需求变大,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缺口出现的情况下也全力展现出了“战斗力”和“公益性”。以一脉阳光为例,利用远程医疗的方式,他们通过“云影像平台+AI”的方式承担了海量的患者阅片工作。据统计,一脉阳光江西省区的26家影像中心协助定点收治机构确诊了170例确诊病例,占江西省所有确诊人数的1/4。


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后勤支持。


作为一个年轻的行业,独立影像中心在驶入中国的五年时光中,其中个体已经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但从这次突然事件来看,这些机构尽管拥有资源与潜力,却未发挥出其应有作用。方兴未艾,如何向社会与政府注入信任?动脉网采访到了多家独立影像机构,他们正通过改变自身以在市场中立足。


捐赠成为主要贡献来源


非公医疗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独立影像中心的崛起则是源于分级诊疗的实施。为了更好的解决中国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基层医疗资源缺乏、服务能力差的老大难问题,党的十八大重点讨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2017年8月,国家卫计委(现国家卫健委)在已批准5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再增加5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类别,允许社会力量投资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并连锁化、集团化运营。


两大政策的提出为第三方检测中心的发展筑好了地基。2015年-2019年期间,一大批独立影像中心陆续建立,其中既包含全景医学影像中心、心影像智能科技等主打高净值客户人群的企业,也包含开普影像、万里云等以自建为主的中心;一脉阳光则是“自建+共建”双管齐下。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是一个例外,依托于平安集团,它既建立了包含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常规体检三位一体的医疗服务,又与众多医院“共建”影像中心,立下了5年开设1000家影像中心的宏伟目标。


他们的目标非常相似——将影像科从医院之中剖离出来。


但在这场疫情之中,独立影像中心显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疫情圈中没了分级诊疗的存在。许多中心在开业不久便被勒令关门,只能通过影像云平台为医院提供Saas服务,以缓解三甲医院的阅片压力。


不过,没有直接参与到疫情中的企业也在尽力为前线调度资源,截止2月21日,全景医学影像中心捐献的各类物资价值超过200万;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与合资方日本MIRACA集团旗下SRL总部联合展开海外募捐医用防疫物资,包括防护服、各类口罩、护目镜等急缺物资,并于2月1日完成物资接收与发放……众多企业纷纷参与其中。


稳步布局


虽说防疫战之中的独立影像中心作用有限,但这并不能否认这一体系固有的价值。回顾近半年,数家头部的独立影像中心均在此段时间获得了融资,整个独立影像中心的价值似乎已经慢慢被资本所认可。


2019年5月,万东医疗为万里云引入战略投资,盛宇投资、裕桦投资,交割之后,万里云的出资比例由75%降至55.85%,阿里健康的出资比例由25%降至23.28%。同年7月,一脉阳光影像医院集团完成了C轮领投方签约及首笔交割,人保股权领投。对于资金的用途这一问题,两家企业都提到了要将其用于“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搭建,将独立影像中心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2020年2月10月,面向高收入群体的全景医疗也顺利完成了6亿元的B轮融资,这是独立影像中心兴起以来业内的最大一笔融资,全景希望能用这笔资金在更多地城市完成独立影像中心的部署。


对于经营独立影像中心的企业,数亿元的融资算不上多,以平安健康(中心)为例,单个中心造价为8000万左右。所以,其重资产运营的投入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进入市场的壁垒,却也放大了投资方潜在的风险。所以,虽说数家头部的独立影像中心均有了资本进入,现在仍可视为“资本初布局,企业稳发展”的阶段。但相对最初的几年,资本流入的情况已经平凡很多。



数据来源于天眼查


此外,从融资数据来看,获得融资的企业仍以几家老牌企业为主,鲜有新玩家进入。例如,后期进入的心影国际合作全景的方式开拓海外医疗服务,没有单独设立机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里依然是一片蓝海。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了近四年的发展之后大部分影像中心的经营情况仍以亏损为主,在影像中心未形成规模前,这种情况或将继续持续一段时间。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不少企业也在寻求模式上的转变。


独立影像中心走出“中国模式”


“独立影像中心”一词其实是个舶来品。


上世纪80年代,人口老龄化的增长使得医院影像科的需求大幅增加。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的一组数据指出,在美国,65岁以上的人群对放射影像诊断的需求为45至64岁人群的2倍,是20至44岁的3倍。


在此基础上,临床医生对疾病预防性筛查的重视;医疗报销体制对医学影像应用报销制度的调整(尤其对PET技术的临床应用的放开);影像成像技术升级带来更精确的诊;医生对于影像协助治疗疗效评估的依赖性增强等等原因,共同推进着医疗影像业的发展。出于规模化诊断以降低影像检查费用等最终目的,美国的独立影像中心随之诞生。


在三十年的发展之中,美国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其独立影像中心以医院联合影像机构投资建设于医院内的影像中心(共建模式)与独立建设于人口密集地区的影像中心(自建)为主。在第一种模式中,医院影像项目进行独立核算,目标人群集中于住院患者与门诊患者;第二种模式则希望能够为院外的居民提供舒适便利的门诊影像服务。


在最初的三年之中,中国独立影像中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照搬了美国的模式。但中美的情况实则大有不同。


其一来源于不同的推出目的。美国希望独立影像中心能提供更有竞争力、更划算的影像诊断服务,中国则希望推进分级诊疗,增强区域医疗能力,缓解三甲医院诊疗压力。


其二来源于不同的商保环境。美国成熟的商保体系督促医生进行更为严格的预防性筛查,及时发现患者病情以降低支付成本。在这一方面,国内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没有对“预防”二字给予足够的关注,商保的缺失导致人们缺乏激励机制自我检查。


此外,医疗影像人材资源缺失、影像标准不互认等问题也在推动中国的独立影像中心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其实,差异化的竞争早已开始,从现在来看,我们能找到四种不同于美国的“中国模式”。


>>>>

全景医学影像:以人材、器械为核心竞争力驶向高净值市场


为患者提供无差异的医疗服务是公立医院的优势,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部分高收入人群希望能够得到更为迅速、更为个性化的医疗影像服务。全景医学影像正是看到了这一差异,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这一选择让全景在运营第一年便实现了收支平衡。


这一模式对医院的器械配置、中心选址、个性化服务等环节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全景目前运营的5家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均位于上海、重庆等中心城市,配置了国际领先的CT、MRI等医学影像设备,并率先在非公医疗中引入PET/CT,为用户开展核医学影像服务。


从目前来看,全景医学的获客来源主要来自医院导流与商保推荐,新近融资之后,全景医学告诉动脉网记者,未来全景将在武汉、西安等中心城市建立独立影像中心。


>>>>

一脉阳光:云平台连接影像中心和各医疗机构


在现存的创业公司中,一脉阳光项目数量全国第一,其影像中心也在本次疫情中开展了最为丰富的抗疫工作。据一脉阳光董事长王世和介绍,一脉阳光不仅开通了湖北地区影像大数据平台,还为四川乐山、广元等城市提供区域影像平台;与阿里共同开发新冠肺炎医学影像AI诊断系统。


纵观整个行业,一脉阳光不断推进远程医疗发展、建立医学影像中心目标,随着项目的增多,一脉阳光则尝试用过云平台、人工智能的方式扩大单个影像中心覆盖范围与诊断效率。此外,对于依托类型的影像中心,一脉阳光也将支付全数接入医保。



一脉阳光模式的优势在于有美国经验可以参考,但这一模式的运营能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医生、患者对于独立影线中心的认可程度。在品牌传播方面,平安健康(检测)中心的大手笔布局与传播或许在一定程度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

翼展医疗集团:收获中国首张互联网影像中心经营许可证


谈起第三方影像模式的创新,翼展医疗集团特立独行。其影像生态中除了在拥有线下经营的影像中心布局外,2019年底,翼展还取得我国第一张,也是目前唯一一张互联网线上影像中心经营许可证,标志着独立影像中心互联网医院时代的到来。


线上影像中心与翼展经营多年的影像云平台密不可分,不同之处在于,它能够作为一个医疗机构对诊断结果承担医疗责任,可以说是一家专精于医学影像诊断的互联网医院,实现了从SaaS服务到医疗机构的转身。由于医学影像扫描流程与诊断流程的可割裂性,线上影像中心通过责任转移的方式,更好地提升区域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



翼展医疗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市场了解,我们发现中国不完全是缺乏医疗设备,而是缺乏高水平的诊断能力。很多的基层医疗、二级医疗机构拥有影像设备,但不具备资深的阅片医生。通过线上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我们可以把现存的供给侧能力,进行充分重新调用,实现资源的再分配,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爆发点。”


从本次疫情来看,远程阅片实则在分摊医院影像科压力中发挥了十足的作用,而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互联网影像中心运营的可能。在动脉网看来,翼展现有的“线上互联网影像中心+线下独立影像中心”的模式,可能是未来中小独立影像中心发展的缩影。


这也隐藏了另一种可能,许多AI企业、互联网医疗企业或许在未来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寻找医院申请互联网医学影像中心的牌照,为患者提供远程阅片服务。


>>>>

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检验、检测、体检三位一体


由于拥有充分的资金实力,平安健康(检测)中心的布局速度非常迅速,短短2年时间,8家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已经正式开业,300余家共建型影像中心也投入运营。


平安旗下的独立影像中心并非完全独立的机构,而是作为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三位一体”中的一部分,可提供两种不同定位的服务,分别面向中高收入群体与普通群体。


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一方面积极与各级医院建立联系,为三甲医院分担过多的医疗需求,为底层医院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在购置最先进的MR、CT设备,招揽三甲医院的名医,尽可能将影像服务做到最好。


结构上,平安连接患者端到支付端所有内容,患者端有平安好医生作为端口,提供问诊、导诊服务,再将需要检查的患者导流至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检测中心又与医保公司及平安商保连接,不仅搭建了合理的支付端,也可降低相关保险成本,让整个信息流通更加透明。在技术环节,平安拥有独立的健康云及全球医疗与健康研究中心提供支持,可实现影像诊断、医学检验、精密检查、名医门诊、延伸治疗、远程阅片、MDT会诊等服务。



平安模式的优势在于把控了流量、数据、科技、服务全流程。在客源问题上提供了稳定的来源,而实体中心本身也为互联网模式提供了支撑。当独立影像模式成熟,线下流量稳定后,则可反哺互联网医院,将一直以来平安好医生的单向导流闭关转化为双向导流闭环。


但这一模式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与完整的生态作为支持,尤其是生态的作用。企业的扩张速度能够放慢点,但在这个过程如何保持现金流以支持后续扩张,需要资金填补风险,也需要生态维持流量。所以,平安的模式很难复制。



部分第三方影像中心现状


行业标准、人材培养等问题正一一解决


虽然独立影像中心的模式得到了创新,但是其中的问题真的都解决了吗?


一直以来,独立影像中心都面临着获客难、高水平医生难寻、影像结果互认困难、人材培养制度缺失等问题。模式的转变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而对于剩下的问题,独立影像中心还需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制定慢慢解决。


“现在医学影像的使用场景更加广泛了,除了传统的检查服务,一些医美机构也会建议顾客在进行相关服务前先进行CT扫描,以避免健康风险。”一脉阳光王世和告诉动脉网记者,“这些新的客户正成为我们的重要客源之一,此外,银行、保险行业所带来的高净值客户也在我们的营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例。”


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是两年来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各家中心均与保险公司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合作。此外,以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为例,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好医生便通过互联网医院的方式进行导流。


而对于医生资源这一问题,王世和认为:“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非公医疗人材资源匮乏这一现状,而人材的培养是一个长远大计,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因此,一脉阳光借助人工智能、远程会诊平台的力量,用老带新的方式一批一批地培养人材。”


在这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人才梯队的建设。很多处于医院中级职称的人不愿意离开医院,因为院外没有结构良好的晋升机制。但就现阶段而言,这一现象已经大有改观,例如广州对于民营医疗机构的职称评选政策已经放开。


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核医学首席医疗官王全师教授表示:“在现有规则下,民营医院的医生想要评职称,依然需要递交文章、研究课题。为此,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设立了专项基金,鼓励内部医生同步开展医学诊断和临床科研,定期总结研讨诊断报告,提升学科能力。例如,武汉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以“心脏多模态影像评估”为主要研究方向,联合多学科影像技术,为客户提供从心脏形态结构到全面功能分析的高端影像服务。”


最后,标准互认是独立影像中心发展的基石,如果公立医院不认可独立影像中心的阅片结果,那么患者将不可避免的进行重复照片,这是独立影像中心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今,翼展医疗集团、一脉阳光均与中国医师协会协同推进线上影像诊断标准,但双方均为透露具体进展。


值得思考的两个问题


正如企业所言,医院正将其业务不断细分,越多越多拥有比较优势资源的企业正将医疗服务向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没有足够政策的支持,这些细分领域的重资产非公医疗应该如何发展?如何规避风险?


从自建类独立影像中心的持股情况来看,许多中心背后三甲医院都有持股,这似乎是一针定心剂,但要从亏损走向盈利,各家均在尝试之中。


其次,从本次疫情我们也可看出,G端与C端仍然没有给予影像中心足够的信任。只有当影像中心得到这个群体的信任,我们才能说这一模式在中国走通了。


至于问题的解决之道,当这一赛道涌入更多玩家的时候,我们或许能够看到答案。

MedTrend  ∣ 医趋势

医疗前沿资讯 | 趋势观察洞见 | 组织与领导力 | 人才解决方案

扫一扫上方二维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1. 新规出台!社会办医院首次配置CT、MRI设备,数量不受限!
  2. 携最新产品全线出击,西门子医疗2018HOSPEQ惊艳登场
  3. China-Hospeq 2018:金征宇、田嘉禾等5位专家畅谈中国医学影像发展40年 | 医趋专访
  4. 全球挑战者-迈瑞500强之路
  5. “闪电”检测,西门子医疗携新一代心脏彩超引爆中国市场?
  6. 全球影像巨头之瓦里安医疗(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7. 全球影像巨头日系公司之岛津医疗(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8. 全球影像巨头日系公司之富士(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9. 全球影像巨头之日立医疗(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10. 全球影像巨头之锐珂医疗(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11. 全球影像巨头日系公司之东芝医疗(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12. 全球影像巨头GPS之SIEMENS Healthineers(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13. 全球影像巨头GPS之PHILIPS(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14. 全球影像巨头GPS之GE(医疗业内人士必读)
  15. 这五家医院获得国家卫健委质子放疗"配置证"
  16. 18个月,17000台超声诊断仪卖出去了
  17. Xoran Technologies获得800万美元融资,推动CT成像系统研究
  18. 全国智能眼科学组组长袁进: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份修改 50 多稿的眼科 AI 筛查指南?
  19. 机器人时代的前列腺筛查!伍斯特理工学院研究员正在研发手术成像机器人
  20. 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异军突起,跑马圈地哪家强(上)
  21. 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异军突起,跑马圈地哪家强(下)
  22. 2019年我国磁共振成像行业发展研究
  23. 中国医生团队登《柳叶刀》期刊 | 6家医院合作的上消化道肿瘤内镜AI辅助诊断系统问世,敏感性超过90%
  24. 科亚医疗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产品获批
  25. Nano-X完成2600万美元融资
  26. 全球首款便携式MRI床头扫描仪获批上市!
  27. FOCUS 100医疗产业创新领域系列报告
  28. 一年内三家独立影像中心获上亿融资 疫情之后该如何发挥价值
  29. 药监局加速推进三类证 AI影像依托战疫价值进入审批快车道
  30. 超百亿造影剂市场 恒瑞、扬子江等六家瓜分
  31. 造影剂又一重磅品种!恒瑞「碘帕醇注射液」获批上市
  32. 恒瑞、司太立两大造影剂龙头抱团 催生首个过评产品
  33. 利益分配、技术研发、业务模式,医疗影像数字化尚需面对的难题
  34. 影像专刊 | GE 西门子 飞利浦 联影 瓦里安 最新热招职位
  35. 国内首张AI“影像辅助诊断”三类证下发、数坤喜提2亿元新融资......AI影像厮杀将至!
  36. 奥林巴斯出售重要业务,或将专注医疗器械行业
  37. 西门子医疗和拜耳展示首个磁共振同步造影成像系统接口
  38. 你可能不太了解的飞利浦CT之道!
  39. 打造空中诊疗室!西门子医疗开创5G超声新纪元
  40. 系列“世界首创”亮相亚洲最大医疗器械展,国产临床及科研大设施迎来“智”变
  41. 中国首台9.4T超高场动物磁共振亮相亚洲最大医疗器械展
  42. 为X射线设备而生的万睿视C&C,是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机遇的?
  43.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如何将“中国创造”带入全球?
  44. 医疗厂商“角逐”数字化服务3.0时代
  45. 飞利浦“隐藏”两年的肿瘤一体化解决方案,是时候揭开面纱了!
  46. 从“中国芯”到科研硬核,医疗装备自主可控之路走了多远?
  47. 以价值为锚,飞利浦四大解决方案“再升级”,惊艳亮相CMEF!
  48. 秀出“两大秘密武器”,Dunlee医疗成像OEM的硬核实力!
  49. 颠覆发热门诊工作模式,西门子医疗首创“无人”CT引爆CMEF!
  50. 搭载行业转向的“顺风车”,飞利浦发布无创冠脉MR解决方案!
  51. GE医疗发布全新磁共振人工智能平台“智臻AI+”
  52. 东软医疗CEO武少杰:创新驱动,需要“内外兼备”
  53. 软硬兼具!飞利浦智慧影像全流程解决方案拿出“看家本领”
  54. GE医疗重磅推出爱迪生魔盒,成熟度更高,落地案例200+!
  55. 耕耘6年,飞利浦非公医疗解决方案大揭秘!
  56. 有求必应丨远程影像质控平台如何协同赋能基层医疗?
  57. 联影医疗发布磁共振技术平台uAIFI,中国式创新的新高度!
  58. 中国首个!西门子医疗光子计数CT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59. 万东医疗推出全幅DR 实现无拼接全脊柱成像
  60. 医趋专访|CT技术大变革之下,产学研如何协同共进?
  61. 更深地扎根中国,飞利浦“本土化”战略加速!
  62. 进化的“精准之力”,飞利浦复合手术室解决方案再升级!
  63. 三星医疗新技术,洞悉胎儿“脑世界”
  64. 揭秘整合“成绩单”,瓦里安交出“肿瘤诊疗全流程解决方案”
  65. 三星超高端彩超中国首发,硬核技术让超声学会“思考”!
  66. 颠覆认知的无液氦磁共振2.0,飞利浦重磅发布!
  67. 中国内窥镜新战事:破局高端市场
  68. 直击临床痛点,CMEF飞利浦交出本土化“新答卷”!
  69. CMEF落幕!联影以集团之力打造诊疗一体新品重磅亮相
  70. 前瞻性战略“开花结果”,GE医疗1200平超大展台闪耀CMEF!
  71. 磁共振江湖,“杀”出一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
  72. 开立医疗新品发布,国产内窥镜“再下一城”!
  73. “全面国产”实现在即,飞利浦六赴进博公布国产“成绩单”!
  74. 站在RSNA“试金石”上,联影突破全球高端市场之路
  75. 营收首破百亿大关,联影医疗迈入“大航海时代”!
  76. 构建新质生产力,开立医疗国家级认定再+1
Copyright ©208
MedTrend, 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MedTrend医趋势
沪ICP备15032511号-4
采集